浏览器下载 
资费标准  支付方式
申请付费  帮助信息

 首页>>连藏天地>>连藏探讨>>正文

八个样板戏连环画的探究

  “八个样板戏”连环画是文革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一提起样板戏人们便联想起江青这个曾权倾一时的人物。然而62年以前很少有人知道江青是谁!江青与毛泽东是在延安相识的,当时毛泽东的夫人是贺子珍,因与江青有特殊关系所以39年中央局出面对江与毛的关系立有“约法三章”:一是江青不可称为毛泽东夫人;二是江青不能参加党的政治活动;三是中央其他人不搞下不为例。直到62年江青在党内还没有职务,只在文化部电影局封了个艺术顾问,相当于处级的头衔。62年9月印尼总统苏加诺的夫人来华,江青首次以毛的夫人身份参加了会见,29日几大报纸头版头条发表重要消息:“毛泽东和夫人江青下午接见了苏加诺夫人。”
  62年正是毛泽东“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理论形成的时期,此时江青人同康生与毛泽东谈了一次话,江青向主席提出:戏剧界到处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统治舞台,希望主席允许她在文艺界发挥点特长,为党做点工作;并初步提出所谓的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用革命现代戏剧占领无产阶级文艺舞台的基本构思。这一想法正迎合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理论需要,得到了毛泽东的默许。毛泽东讲:你们搞出新剧目我与政治局的同志一道去看演出。从此江青以主席夫人的身份插进文艺界,开始了所谓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革命现代剧目样板戏的创作。
  要古为今用首先要在国粹京剧界开刀,将原有的许多剧本通过京剧的形式进行了移植改造。例如:红灯记前身叫“自有后来人”,是哈尔滨话剧团创作的话剧,她插手北京京剧团组织班子进行改编,最后改名《红灯记》;再如沙家浜,原名叫“芦荡火种”,是一出评剧,62年曾是北京优秀剧目,江青在北京京剧团组织改编排练,64年秋《芦荡火种》在北京工人俱乐部进行了首场演出,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观看了演出,第二天各大报刊以明显的标题“毛泽东率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大型革命现代京剧‘芦荡火种’。毛泽东和夫人江青及国家领导人与全体演员合影”。此剧后改为《沙家浜》。
  毛泽东也是个戏迷,曾对样板戏的脚本进行过建议。例如《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一场戏中当时有句台词叫“迎来春天换人间”,毛泽东看完戏后讲:不如叫“迎来春色换人间”好。
  要体现洋为中用的文艺方针,江青将《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先后改编为芭蕾舞剧;将《沙家浜》这一剧目再次移植排练成《交响音乐沙家浜》。从此工农兵高大全的艺术形象取而代之“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为深入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奠定了基础。
  样板戏的出现,尽管在六七十年代扼制了文艺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确实换来了样板戏的一花独秀,八枝争艳,直到今天仍属现代戏的优秀剧种剧目深受百姓的喜爱,在连藏界倍受连迷喜爱。但是许多连友往往将八个样板戏误认为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武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龙江颂》,芭蕾舞剧《红娘娘子军》、《白毛女》。其实不然,确切地说八个样板戏的定论早在67年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5周年《人民日报》社论和党的《红旗》杂志上明确定论:“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这八个样板戏的出现标志着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路线的伟大胜利。”
  为什么连友们对八个样板戏的定论存在一定的误区?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六十年代末,确切地讲66年到69年人们除了观看几个样板戏和电影外,人们牌精神食粮空前的饥饿中,这时期的连环画几乎在连艺界是一个空白。周恩来总理亲自出面过问连环画的出版工作,除了委托姜维朴老先生出来工作外,在大力普及样板戏的问题上,根据当时中央文革领导小组的意见,将样板戏在连环画这块文艺阵地上进行大力推广,着手移植。为了达到宣传的效果,许多著名的连环画家才得以松绑,走出牛棚,冠以革命委员会集体创作组的名义,隐身埋名精心创作。尽管集体创作组的名义权都被剥夺,但他们还是凭着对连环画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一丝不苟的态度逐渐开始将样板戏移植到连环画中。稍微细心的连友都会发现文革中样板戏连环画大部分无绘画者姓名,直到73年上美的《海港》、74年《龙江颂》,在连册的后页才出现罗盘、戴敦邦、颜梅华等著名画家的大名。其实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等连环画都是出自顾炳鑫、戴敦邦、颜梅华、刘旦宅等著名画家之手,难怪连友们一直将样板戏连环画作为文革时期的精品。
  样板戏连环画有线描本、彩画本、国画本、电影本、舞台剧照本;从发行地方看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浙江、河北、辽宁、福建、广东、解放军等出版社都发行过,但一般人将白描绘画本以上美出的《白毛女》、《红色娘子军》、《沙家浜》、《海港》、《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及山东人美《奇袭白虎团》七本视为正本。为什么大部分人将上美《龙江颂》误认为是八大之一呢?原因可能有三:其一,交响音乐沙家浜难以入画成书,随后给忘了;其二,样板戏反映的是工农兵占领文艺舞台的高大形象,先前讲的七本均为反映军人武装斗争和工人高大形象,唯独没有现代农民,当《龙江颂》这一现代农民代表江水英的高大形象移植到连环画中,还是上美出的,连友一数正好八本,所以将《龙江颂》视为八大之一。其三,为什么《奇袭白虎团》上美没有出配套的40开或60开本的呢?《奇袭白虎团》是山东京剧团最早将该剧搬上舞台的,58年山东京剧二团就已经创作演出。64年、67年在全国二次现代剧演出中非常成功,严伟才的高大形象在人们的脑海中已定形成为样板。其次,将样板移植到连环画中山东抢先一步,山东画家杨文仁、王启民等人71年已完成画稿,72年在全国已发行,赶在上美《海港》、《龙江颂》之前,所以山东的剧,山东的书,绘画精良先登连坛,这也许是上美没有再画再出的答案吧!确凿的定论是:八个样板戏,只出了七本绘画连环画;素称"中国名片"的八个样板戏邮票可以作证,67年两报一刊可以为证。
  除了八个样板戏之外,文革中还出现了京剧《白毛女》、《龙江颂》、《平原作战》、《杜鹃山》、《红色娘子军》、钢琴伴唱《红灯记》、舞剧《红嫂》等等。最终以京剧《磐石湾》结束了文革现代样板戏的创作历史。如果收藏样板戏专题,以笔者之见都应列入收藏范围。如只收藏八个样板戏专题,成本的连环画只有这七个,除此之外,只能从画报上寻找交响音乐《沙家浜》的画面了。
  从70年代算起,真正的样板戏连环画到底出了多少版本?多少画家参与绘画?背景是什么?许多谜团有待于我们继续研究,愿与志同道合的连友一同去探讨。
文:韩绍江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八个样板戏连环画的探究
  • 样板戏连环画(绘画本)的收藏魅力
  • 再探文革样板戏连环画(图)
  • 样板戏连环画《智取威虎山》败笔之源
  • 关于《现代戏剧连环画》(图)
  • 不堪回首说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