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下载 
资费标准  支付方式
申请付费  帮助信息

 首页>>连藏天地>>连藏探讨>>正文

连环画出版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几十年来,中国连环画的出版,经历了发韧、鼎盛、曲折、复兴、低靡与收藏几个时期。
  上海是中国连环画的发源地,最早定名"连环图画"出版物,是1925年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三国志》、《水浒》、《西游记》、《岳飞传》等五部硬套函装作品。抗战前后,上海连环画获得长足发展,基本创作队伍已达一、二百人,并出现了号称"四大名旦"的诸家流派,即沈派的沈曼云、赵派的赵宏本、钱派的钱笑呆、陈派的陈光镒。绘画手法上,赵宏本与钱笑呆较为写实,而陈光镒则略带夸张。三、四十年代,可视为中国连环画的发韧期。
  解放后,连环画进入鼎盛。五、六十年代,古典题材比重较大,如人美与上海人美集中画坛耆宿董天野、赵三岛、汪玉山、陈光镒、张令涛等绘制的套书《三国》、《红楼梦》、《水浒》、《岳传》等,单册作品如刘继卣《东郭先生》、王叔晖《西厢记》、《梁祝》等,堪称极品。同时现代题材亦十分繁荣。在绘画手法上,此期大都以中国传统线描为主,如王叔晖融“兰叶描”与“界画”手法为一体,贺友直则取法陈老莲“博古叶子”、“水浒叶子”画风。同时,西洋油画、素描、水彩技法也被运用于创作中,如刘继卣采用西洋技法而使画面物件质感明显增强,顾炳鑫在《渡江侦察记》中经至少描的黑白色彩表现战争气氛等等。与此同时,新进名家纷纷涌现,如王亦秋、汪观清、罗盘、刘旦宅等,一时星光耀烁。
  文革十年,连环画进入一特异时期,一方面文革前旧版连环画被冠以"封资修"晋溢而遭毁版,另一方面,新绘连环画却数量骤增。但此时文艺的政治化被空前人为的强化,连环画的知识、审美与娱乐功能荡然无存。从纯粹画技上说,一批老画家的奉命之作,应属上乘,如八个样板戏,顾炳鑫的《列宁在十月》等等,但这些作品多按舞台场景构图,缺少生活气息,透出强烈的时代特征。
  八十年代初属复兴期,但复兴的实质在于再版旧书。虽然如此,由于文革结束,旧版书的解禁登场,使读者还中如逢甘霖。再版书印数惊人,其中,《铁道游击队》多年印数已积三千万,堪称执牛耳者。虽然此期也出现了一批新进名家,如孟庆江、雷德祖等,但再也没有出现五、六十年代的那种繁荣。一旦再版资源枯竭,连环画的出版便难以为续。日后的低靡其实已在此时的再版蛰中潜伏。
  可预见的低靡与萧条果然于80年代中后叶与90年代初到来,连环画几乎在书店中消失。究其原因有四:一是受商品经济制约,出版社早已对这种费时、费力而又收益低的事业失去兴趣,而画家也不屑于此种稿费低廉的工作;二是时代变迁,此时的儿童对旧连环画的题材不感兴趣,随着电子传媒的发达,连环画阅读主体----儿童的娱乐方式日渐被电子游艺与卡通代替;其三,公众对连环画缺少恰当的地位认定,视之不高;其四,少数出版社虽也有少量连环画问世,但大都为一页二图豪华套书,价格较高而质量低下,毁坏了连环画艺术的声誉。
  90年代中后期,连环画出版的大萧条反引发了全国性的成人收藏热,其规模之大,热度之高,令人吃惊,收藏热的原因如下:一是基础原因,即许多30岁以上的成人大都在连环画熏陶中长大,旧版连环画极易唤起他们对旧生活的记忆,“小人书”其实已成重温童年的纪念物;其二是促发原因,即对其商业增值的期待。原因虽然各异,但收藏热对连环画艺术的抢救可谓功莫大焉。
  可以认为,收藏热带来了连环画出版的新的方向,即阅读的成人化与鉴赏化。但是旧版连环画再版或收藏只能暂时满足一时需求,却不能决定以后的创作与繁荣,由于往昔连环画鼎盛时期的诸多因素都不具备,而新的创作队伍、价格与接受群体几个重要因素又在制约新的创作与出版。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解决,那么,连环画终究只是收藏物,而不能发展。一旦收藏与再版资源枯竭,又将是大萧条条,或许在将来,连环画已将成为历史名词了。
文:孟邻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周恩来接连过问连环画出版
  • 周恩来接连过问连环画出版
  • 几米热“轰动”了连环画出版界
  • 连环画出版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 老版《红楼梦》连环画出版前后
  • 《西汉》连环画出版忆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