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连环画的“文艺复兴”
论及连藏,每闻“民国版精品之最”一说。其实大多数的连友都知道,当时确实出了不少名家名品,但究其整体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则远未成熟。“小人书”的艺名也就被顺理成章的扣上了几十个年头。
及至新中国成立后新年,连环画的创作才有了划时代的突破。这一时期,各地的连环画无论在创作形式、艺术手段上,还是在选题审稿、制版印刷等方面,好评如潮;作品画面之精美、编辑之缜密、态度之认真,堪称顶绝。连环画艺术开始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而当时拥有“新美术”、“新艺术”及其麾下一大批泰斗才俊的连坛中心--上海,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丝毫不逊色于佛罗伦萨。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国的连环画创作于六十年代初达到高潮,这一时期的绝大多数作品也成为连迷们收藏的首选。但好景不长,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这一原本极具活力的艺坛奇葩几近凋零,直至七十年代后期。
连环画重获新生,但毕竟元气大伤。于是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连环画的创作每况愈下,虽偶尔涌现出施大畏、崔君沛等一些后备人才,毕竟杯水车薪,优秀作品寥寥无几。到了公元二十世纪最后一个年头的今天,不客气地讲,大部分连环画又彻底变回到了仅供看图识字的“小人书”。
然而连藏大军岂肯罢休!于是,各地民间连迷协会纷纷竖牌,揭竿而起;拍卖交流应运而生,轮复一轮;大有掀起连坛二次文艺复兴之势。但细细一想,又叹枉然。难道连环画艺术的再次复兴,只能依靠老书新版、拍卖狂炒吗?创作动力的衰退、后备人才的匮乏以及价值体现的失衡,将最终阻碍她的东山再起。二次复兴,任重道远!
文:康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