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活水如何淌
--与黄庆丰友商榷
黄庆丰友的《传统风格步入尽头》一文观点虽有大胆之处,但值得商榷。
“传”文认为应该将卡通画与传统连环画一起统称为“连环画”。什么是连环画,什么是卡通画?我们无需从概念上咬文嚼字即可辩明。连环画源自于中国的文化,而卡通画是泊来品,孕育它们的土壤不同。从连环画的构图视角上来讲,我们可以看到《清明上河图》的影子;而连环画的主要表现手法--单线白描又与明清白话小说中特有的白描如出一辙,虽形式不同,但美学上的内涵却是一致的。再加上内容丰富的文字说明,使得连环画无论是在创作上,还是在欣赏上都蕴含着浓厚的中国文化审美心理。这是卡通画所不具备的。虽然卡通画与连环画都有着画面连环的特点,但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因此要将卡通画与连环画同归一类是非常牵强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连环画,指的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连环画。
“传”文引用了王家龙先生所说的“要看重源头龙水”来强调连环画必须有新的开拓,此话不错。但“源头活水”不是个抽象笼统的概念,如何“看重”则大有讲究。通俗易懂是连环画的本质,给读者大众欣赏是它的宗旨,讲故事是它的基本内容,是画面能够连环下去的依据。这一切决定了连环画永远是通俗读物,也决定了连环画的绘画语言有其个性,不是所有的绘画语言都能来表现的。应该说是在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有一批中青年画家探索连环画新的创作路子的。在这段时期里,全国无处不出连环画。更重要的是北京、上海等地相续成立了连环画研究会,这是五、六十年代时所没有的。然而恰恰在这个时候连环画却走上了下坡路。为什么?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画家忽视了连环画的本质特点,创作了一大批如“传”文所说的前卫连环画。这些作品追求构图形式上的美感,表面的是一种主观上的东西,风格空兀,人物形象没有血肉,整个画面充满着某种抽象的概念,缺乏连环画讲故事的意境,脱离了读者大众的欣赏口味。再加之“跑马书”的围攻,终于导致了有着半个多世纪历史的连环画失落。这个教训今天说来仍记忆犹新,值得吸取。
因此,所谓的“看重源头活水”即是抓住连环画的本质,遵循连环画的创作规律来求新求发展,这样才能使连环画达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境地。
因此,“传”文所主张的“要想连环画登上大雅这堂,不能总停留在通俗读物的基础上”的说法是在拔苗助长,与连环画的本质相悖离,实践上已证明是行不通的。至于“连藏家要引导连友欣赏更专业的连环画作品,我们的连藏才更有意义的”想法是不是太绝对了。
“传”文还要求我们老一代的连友不要将卡通画这个新生事物遗弃甚至一棒打死。这真有点让人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多年来,全国连友围着仅有的几张连藏报为振兴连环画而献计献策,但从没有人对卡通画表示出任何鄙视,更没有想一棒子打死。众连友之所以只字不提卡通画,主要是因为大家觉得卡通画与连环画不是一码子事,在连藏报上读卡通画是找错了地方。
“传”文最后要求大家“不要一味地去鼓吹那些根本振兴不了的老连环画”,这与广大连友的心愿是相违背的。君不见当前连环画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北京人美社制订了庞大的出版计划并且已付诸实施:上海人美社继《山乡巨变》之后又出版了“朱元璋”和“穆佳英”,而民营企业大可堂文化公司出版的《连环图三国志》、《桃花扇》、《红楼梦》等更是一套接着一套。更有像姜维朴、童介眉、罗希贤等前辈的关心。还有不少报刊时常登载有关报道。连环画正处于回暖时期,这是我们广大连友多年来一味鼓吹:“振兴连环画”的结果。
振兴连环画也是为了拯救民族的文化艺术,在连环画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焉能不一叶地鼓吹?
文:丁一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