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情缘
(一)
小时候,没有看过几本完整的连环画,尽是哥哥、姐姐看剩下的没头没尾的小人书。像《英雄五少年》、《为人民战胜烈火连》等。小人书摊离家太远,也没钱光顾,真正大规模的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次看小人书是1974年冬天,那年我上小学一年级,因哥哥生病住院,想看书解闷,父亲便让我去附近小王叔叔家去借小人书给哥哥看。我一听心里真高兴,晚上做完功课,拿着一个黄书包来到小王叔叔家,小王叔叔是父亲手下的青工,刚结婚不久,住在一间15平米的小屋内。因我父亲和他早已说好,我到了他家,小王叔叔就把一只1米来长的大木箱从床下拉出。等他打开箱盖,我差一点叫出声来:原来满满一箱小人书,有1000多册(后来才知道全是老版书)。我当时不知道借什么书好,小王叔叔对我说:"这样吧,你的书包不是很大,就先借一套《三国》和《岳传》吧。"并嘱咐我一星期来换一次书,千万不要把书再借给别人。就这样,我前后十几次到小王叔叔家换书,看完了他大部分小人书。后来哥哥病愈出院,也就没有再去。我至今还记得逃学半天,躲在家看《千里走单骑》、临画《气英布》的情形,我对历史和绘画的喜好也是从那得来。从小王叔叔那看到的套书有《水浒》、《三国》、《西汉》、《东周》、《红楼梦》、《岳传》、《杨家将》,以及《铁道游击队》等。记得最深的是两本彩色60开小人书,很厚,一本叫《木偶奇遇记》,一本叫《精卫填海》,还有《真假白袍将军》。那时每天下午放学前最后一堂语文自习课一般都是同学们上讲台讲革命故事,每到这时我是最受大家欢迎的。记得有一次讲《小城春秋》,讲到下课铃响,同学们还是不愿回家,一直让我把故事讲完。(说实话,当时也不知道书包,只是把看过的内容大概讲讲而已。)现在想想,能看过这么多老版小人书,不管现在还记不记得,对我来说都是一件幸运的事。
后来,听父亲说,小王叔叔的父母文革前是开租书店的。文革"破四旧"烧小人书时,他们全家回乡下去了,正好躲过这一劫。回来后再把书送去,人家说书烧完了,你们自己拿回烧吧。就这样大部分给小王叔叔保存下来了。
1998年时,我曾托人去小王叔叔家打听这批连环画的下落,朋友回来说这批书早几年就被他送给在蚌埠开书店的弟弟了,也不知这些小人书现在还在不在小王叔叔弟弟手上了。
(二)
1979年刚集《三国》时,有个邻居的儿子叫小强。小强比我小一岁,很喜欢看小人书,他看见我们配《三国》,也想来配,就回家向他妈妈要钱买。他妈妈不肯给他钱,又经不住小强哭闹,就对他说:"不用买,这些书我们家有。"于是就从家里阁楼上翻出一个小木箱,里面全是老版《三国》、《岳传》、《西汉》、《水浒》、《东周》等小人书。这些书虽然不是很全,但小强得到后,在我们一圈小伙伴中可牛气啦!我们想看书都得找他。可小强很小气,书从不外借给人看,我就曾经帮他剥了一斤毛豆才看到一本《战宛城》和《大破连环马》。其它书也只给我看看封面。说实话,当时我特别恨出版社,好好的60本一套《三国》,少出12本不说,还弄成64开,不伦不类。《岳传》倒不错,封面重绘干嘛!《水浒》、《西汉》、几乎全部重绘。真是吃饱饭撑得没事干。那时我就拒绝买重绘本,而那些没看过老版的同学是出一本买一本,我还笑过他们。到后来,跑马书越跑越不像样,终于,大家都停止买小人书了。
可是小强家的小人书却一直让我牵挂着,我每次从他家门前走过时,脑海里都能想起那些小人书。有时真想在地上挖个洞,然后……(玩笑)。终于小强家也搬走了,我也长大了,参加了工作。直到1999年的某一天,我去住在城东的一位同学家有事,一进门看见一个熟悉的面孔,原来是小强和我的同学在下棋。虽然隔了很多年,小强也认出了我。中午吃饭时我顺便问了那些小人书。小强先是很惊讶:"没想到你现在还在玩那玩意儿。"然后又告诉我,那只小木箱还放在他的床底下,有好多年没翻动了。我一听兴奋极了。再后来,那些让我牵挂10来年的小人书,都成了我最得意的藏品啦!
文:王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