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艺网-寻宝堂
买东西 购物车 登录 免费注册 寻宝社区 帮助 问题反馈
    高级搜索 我要卖
连藏探讨 连友新语
藏家风采 名人连缘
连藏常识 连藏行情
书市导航 连藏乐
全国第一届(1963年)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全国第二届(1980年)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全国第三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全国第四届(1986至1990年)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全国第六届全国美展连环画获奖作品
全国第七届全国美展连环画获奖作品

来去之间
回答余民先生
  余民先生的《从“白里叭叽”说回来》是针对我的《从“黑不溜秋”说开去》而来,不回应显得有点唾面自干,回答又免不了是重复话。还是只好喋喋不休地来浪费大家的时间和报纸的版面。鲁迅先生从事新文化运动,投身近代思想斗争以来无时无刻不处在被攻击、中伤、谩骂之中。其中一个论调就是鲁迅不是完人,过时了。这是批评鲁迅言论中最低能的论调。因为除了上帝,除了释迦牟尼,谁也不是完人,都有过时的时候。鲁迅先生就不止一次地希望自己的文章速朽。但是就在去年的十月间,我在一个书摊上看见新出的《新周刊》杂志用整个封面写了一句醒目的话:“今天我们想骂的鲁迅当年都骂过”。这话强烈地震撼了我的心。今天,鲁迅先生当年痛烈地批判的丑恶依然如故,我们不能忘记他;鲁迅先生的思想光辉和集诗人和战士于一身的人格道德力量依然光芒四射,我们无法忘记他。所以鲁迅不朽!当然绝不是说鲁迅的话句句是真理,句句都没有过时。问题是在指出鲁迅的错误和过时的时候,起码应该有具体的分析,明白地指出哪些是错误的,那些过时了,才能使人心服。那么我引用了鲁迅先生的什么话呢?一是关于东西方绘画差异的说明,简单地说对西画焦点透视,中国画散点透视的比较。这已经是美术上的常识,只是鲁迅用简明生动的语言表述得更形象、更生动、更贴切。二是鲁迅认为中国连环画的形式“以素描[线画]为宜”。这是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连环画刚刚兴起的时候说的,在当时是一个预言,但是今天它已经被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连环画发展历史证明是正确的。这期间绝大部分连环画是白描作品,人民群众推崇为连环画传世经典的作品绝大部分也是白描作品。其中的原因就是鲁迅指出的民族的欣赏习惯问题。另一方面在六十开、三十二开的小画面中,在过去和现在的印刷条件和成本下,黑白灰的精微效果很难印出来。一个优秀的连环画家不仅要考虑原作的艺术效果,而且也要顾及、甚至追求印刷出来的效果。因为连环画创作的终极产品不是原作,而是印刷品。三是连环画要“毫无观赏艺术训练的人,也看得懂,而且一目了然。”我理解对连环画的艺术性而言,是“首先”和“其次”的关系,大众的连环画首先是大众懂,其次才谈得上艺术。过去的优秀连环画证明了一点,我相信将来的有艺术性的连环画也必然要遵循这一点。诚然,鲁迅先生推崇新木刻,但是他主张中国连环画“专重明暗之木版画亦不可用”。对连环画,鲁迅先生是把它放在人民大众能懂的文化启蒙的基点上,他说“倘要启蒙,实在也是一种利器”;对整个中国的美术界,鲁迅先生引导美术家迈上现代艺术的革新之路,走到了时代的前列。他引进、倡导新木刻是为苦难的中国输入新的质朴的战斗的艺术形式。我认为自己不能提出新的有价值的观点,新的明畅简捷的表述方式,理所当然就要引用前人的精臂论述来说明问题。人类如果完全抛弃先哲们创造的思想财富,自己去空想,那么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遗憾的是武断和狂妄悄悄蒙住了余民先生的眼睛,他陷进了自己的逻辑混乱中。“至今我[余先生]也没有认真读过他[鲁迅]的一篇文章”,那么断章取义的判断从何而来?鲁迅过时了的结论又从何而来?没有联系上下文说出鲁迅的本意而指摘别人断章取义才是真正的断章取义。余民先生是深恨引用鲁迅淡连环画的观点,但是自己又大谈“贺友直实现了鲁迅的愿望,沈尧伊同样也实现了鲁迅的愿望”,不觉得是可耻可笑而应该脸红吗?
  迈一万步讲,或许广大连环画爱好者真的像余民先生认为的那样是“停留在表层的感观上”,不懂“黑白灰”的“愚民”,看不出好坏,追捧《山乡巨变》只是因为它获奖了。但是,许多优秀连环画,像陈光镒的《城濮之战》、张令涛、胡若佛的《双生赶船》、钱笑呆的《双珠凤》等,也没有获奖,大家依然趋之若鹜。其实广大连环画爱好者并没有余民先生想象的那么愚蠢,因为至少我们没有听谁说过看不懂《山乡巨变》。连环画爱好者有鉴别、有眼力、有胸襟。
  “我不想用重话伤她[王叔晖]”,这话说得十分矫情,十分自鸣得意,俨然一副不仅拿着盖棺论定的“棺材钉:”,而且扛着掘墓鞭尸的“棺财撬”的艺术权威人士的面孔。其实把问题想明白,“用重话伤她”如果是私下的,大可不必煞有介事的“不想”,余民先生一个人关起门来做皇帝也与任何人不相干;如果是公开的,我也可以奉送一句“蚍蜉撼树,自不量力”。如果“伤她”就是“作秀”?那么只能说明余先生根本就不懂连环画的“作秀”。连环画当然要画得好看点,没有“做秀”就没有连环画。试问哪一本连环画不“作秀”?关键是看作得好不好。连进相馆照相也要摆个姿态,就是纪实性偷拍也要选个角度。
  回头再说说贺友直和沈尧伊吧,可以说《山乡巨变》之后无一“贺友直”,《地球的红飘带》之后无一“沈尧伊”。翻翻近几年的连藏报上的连环画家档案,可以统计一下有多少画家说自己最喜爱的连环画是《山乡巨变》,自己最崇敬的人是贺友直;又有多少画家说自己最喜爱的连环画是《地球的红飘带》,自己最崇敬的人是沈尧伊。当然这样的统计难免不陷入庸俗的实用主义。那么,我们至少可以看看连环画作品,从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开始,在《山乡巨变》、《西厢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铁道游击队》等纯线描作品巨大成功的鼓舞下,一大批连环画家冲破简单强调西画素描造型,照搬苏联绘画形式的教条主义思想束缚,走上了既吸收西方绘画技巧又结合和回归民族传统的创作之路,推陈出新,下启七八十年代胡博综、徐恒瑜、黄全昌、陈全胜、叶毓中、欧治渝等人的连环画创作,在连环画史上,也在中国美术史上形成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这才是中国连环画的主线,这才是中国连环画的最高成就。反观“绝对是划时代的经典”的《地球的红飘带》,从出世到现在也已经有近十年的光景了吧,效果呢?其实沈尧伊并不是用黑白形式画连环画的第一人,甚至也还说不上是代表人物,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人。还是那句话,黑白形式画有它的价值,但不是主流。个人收藏取舍上肯定有主观感情色彩,就有“黑不溜秋”这样直观的、形象的、也带褒贬的说法。连环画欣赏上我觉得主观、唯心、直接比客观、唯物、间接好。至于连环画的发展取向,还是骑着毛驴看戏本——走着瞧吧,喊一万遍“让‘黑不溜秋’来得更猛烈些吧”也是没有用。
  很多年前了,我听见罗大佑在《小妹》中低吟浅唱道:“该去的会去,该来的会来,命运不能更改”。
文:冯诚  
【关闭窗口】
 在线浏览
山乡巨变(四)
贺友直 绘
山乡巨变(三)
贺友直 绘
山乡巨变(二)
贺友直 绘
山乡巨变(一)
贺友直 绘
 藏品交流
   山乡巨变(上中下) 贺友直 8.8品 ¥250.00 成交
   山乡巨变(上集第三册) 贺友直 8.0品 ¥40.00 成交
   山乡巨变(上集第一册) 贺友直 8.2品 ¥40.00 成交
   山乡巨变(宣纸珍藏签名本) 贺友直 10.0品 ¥1080.00 成交
 相关文章
   《山乡巨变》创作经过
   你以为你是谁
   此来地球红飘处 不以功名为连迷
   一腔废话
   来去之间
   壮丽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