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艺网-寻宝堂
买东西 购物车 登录 免费注册 寻宝社区 帮助 问题反馈
    高级搜索 我要卖
连藏探讨 连友新语
藏家风采 名人连缘
连藏常识 连藏行情
书市导航 连藏乐
全国第一届(1963年)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全国第二届(1980年)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全国第三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全国第四届(1986至1990年)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全国第六届全国美展连环画获奖作品
全国第七届全国美展连环画获奖作品

我和连环画有缘

  从前,人们称连环画为“小人书”。
  我自小看“小人书”,一直看到大。今年七十有五,还是喜欢“小人书”。
  我和“小人书”有一段缘份。这缘份在我人生道路上发生的两件大事有重要的关系,甚至决定我的命运。
  父亲是穷苦出身的大商人,家道福裕。可是父母都是不识字。当时,上海滩的文娱生活不比现在少,我父母虽然爱看戏,但不能天天上戏院,夜夜看电影。唯一解闷消遗的办法就是到"小书摊"去租“小人书”看。
  我父亲开一家棉花号,一爿花袋店,店里的伙计白天劳动,晚上休息,闲来无事,也看“小人书”。
  那时,我的哥哥姐姐们都已上学,放学做完功课,也看“小人书”。
  我到七岁还没上学。哥哥姐姐们的课本我看不懂。父母除了带我到戏院看戏外,平时在家里不许外出活动。我太寂寞了,太无聊了,于是也看“小人书”。
  他们大人看“小人书”,是看书里的故事,我是看书里的画。大人们津津有味地谈着故事,我对画入了迷。后来我发现当时很多大人小孩都爱看“小人书”,成为最受欢迎、最普遍的大众读物。
  “小人书”的内容各种各样,大多是讲古代人的故事,对“才子佳人”的爱情婚姻,因我年幼无知,也无兴趣。我特别爱看“打仗”的,将军们骑在马上,弄枪舞刀,冲来杀去,栩栩如生。一场厮杀总有十来幅画面,每一幅都不一样,有的正面,有的侧面,有的见背景,有的面对面。人的动作不一,马的姿态各异,不重复,不相同,合在一起看,就成了活动的打仗场面,展在你眼前,好象真的在看一场战争。
  那时,我不懂历史,毫无知识。可是我在“小人书”里看到三国的关公、张飞、刘备、曹操;宋朝的武松、鲁智深、杨家将、岳飞,还有《封神榜》里的姜太公、比干、周文王,以及七侠五义、包公、彭公等等。我没读过史书,可是一些历史人物从“小人书”里跳进我的脑海,谁也没看到过文天祥、史可法,但我就在“小人书”里看到他们。我肚子里的历史故事,比我的哥哥姐姐们还知道得多。“小人书”里的民族英雄和侠义社会使我肃然起敬,他们的所作所为,使我钦佩。我情不自禁地也拿起笔,依样画葫芦地把“小人书”里的人物形象一笔一笔照样画在纸上,画得并不好,父母看到了却十分喜欢,不断称赞,亲友们捧场,都说我是“小画家”。我很得意,也自以为是个“画家”了。
  在我七岁那年,正要去上学,家里接到“恐吓信”,土匪要绑我票。父母先将我藏在表哥家,后来又被我舅父接到他自办的旅馆去,由姨妈作伴,关在一个小房间里,绝对不许出房门一步,唯一解闷的办法是每隔两天,送来几本“小人书”。我一天重复看几遍,还是看得津津有味,而且对每一幅画都要细看、久看,看了又看,看了还不算,还用铅笔将书上的画照样画下来,画稿厚厚一叠,可以说是我画的第一本“小人书”。纸画完了,画在墙上,记得曾在床单上画过一幅关公斩将。后来我还是被绑票,父亲用去一大笔钱,可我“连环画”却有长进。
  我从小学到中学,成绩由差到好,课余时间的文娱活动除了看戏、看书、看电影外,我最喜爱的还是看“小人书”。教科书枯燥、小说书只有文字。英国卡通米老鼠虽然有趣,总不及小人书好看。“小人书”不但可以细看,重复的看,还蛮有趣味地从中获得历史和文化知识。
  在中学时代,我因参加抗日活动被学校开除,只得每天泡图书馆,看了不少书,爱上了文化艺术。我不敢妄想成为作家,因我作文成绩差,可我会画,自以为有绘画才能,希望成为画家。于是我去投考美专。当时美专的考题是作文与绘画。我将希望寄托在绘画上,自以为有八分把握,在十四、五个投考者中我总可以名居前列。我一进画室,监考老师每人发一只高庄馒头,要学生们各自站在画板前,照着前面桌上的石膏像,用炭笔写生。我一直只会用铅笔照“小人书”画,从来没有用过炭笔写生,心里发慌。眼见别人都已动手,我不敢拖延,怕老师说我不会画,就拿起炭笔来画了两下,发觉握在手里的那只高庄馒头碍事,就一口、两口把它塞进嘴里吃了,然后一手按住纸,一手作画。我从来没有站着画的习惯,将线条画弯了,必须抹去重画,可是没带橡皮。我看别人画错了,用馒头轻轻擦去。我这才明白自己犯了个大错。我又不好意思向老师再要一个馒头。就用手指去揩,结果揩得一蹋糊涂,雪白的图纸上乌黑一团。就此没有考取,一个画“小人书”的“天才”被我自己“吃”掉了。
  没考取美专,当然成不了画家。我从此灰心,可我还是喜欢绘画。每次有美术展览会,不论是西洋画还是国画,我都去看。我还喜欢看报刊上发表的漫画式的系列连环画:叶浅予的“王先生”、黄尧的“牛鼻子”、江毓祺的“小黑炭”,以及张乐平的“三毛”。不过我心里最喜爱的还是“小人书”,即真正的连环画。因为它有故事情节,有动态的人物,有紧凑的结构,有描绘的背景道具,这些形象组合成丰满充实的画面。既可以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看,又可以一页页地细看。既获得知识又是美的享受。
  我太爱艺术,成不了画家,便努力写作。我写的小说,故事曲折、结构紧凑、动作性强,又强调背景气氛。这全是“小人书”给我的影响。
  后来我进入电影界,学习写剧本。我看到导演总是先把剧本改成镜头本,再拍摄成一个画面。千百个镜头组成一部电影。将平面的静态的叙述文字变成立体的形象,其中奥秘我不得而知。与我接触较多的著名导演汤晓丹、吴永刚等几位,都是美专出身,有绘画才能,他们在分镜头本上,将每个镜头画成一幅幅画,有背景、有人物、有地位、有角度、有方向,所有的画面既衔接,又有变化,如果把这些作为“镜头”景物的画合编起来,就是一部完整的连环画。我自己写电影剧本时,脑海里就出现活动的连环画,因此导演们称赞我的剧本流畅紧凑,动作性强。
  先是我爱看连环画,后来是连环画成全了我,连环画使我在受正式教育前,就懂得很多知识。我虽然没有成为画家,但从连环画中学到了民族的,大众的美学。“小人书”大有文章。连环画家大有作为。
  希望画家们多画连环画,出版社多出连环画,大家多看连环画,连环画大有前途!
文:沈寂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我和连环画有缘
   写在《三百六十行大观》前面
   为“三百六十行”绣像